【国际产业转移是市场选择,中国制造面临挑战与机遇】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各国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结果。当部分在华跨国公司将产业链外迁时,不必过度解读,中国制造仍具优势;当跨国公司加大在华投资时,也不应自满。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称,将在郑州投资约 10 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。同时,国际数据公司数据显示,今年第二季度,苹果手机在华出货量跌出前五,分析称印度组装手机质量合格率仅约 50%是原因之一。产业链有进有出属正常现象,此前几轮全球分工和产业转移,调整动力是效率,哪里成本低、效率高,产业就去哪里。全球化背景下,资本会主动调整全球生产能力布局。中国多年吸引外资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当前部分产业链外迁和企业向国外布局,均是合理行为。我国产业链外迁除地缘政治因素外,关键在于中国发展水平提升,劳动力、土地等成本增高,失去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,导致部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外迁,但这也反映产业结构调整趋势,会倒逼产业链升级,从外资投向先进制造等领域可看出。中国制造不止有成本优势,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产业体系能摊薄制造业成本,产业链集群等打造出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双重优势。研究机构分析,苹果转出 10%产能约需 8 年,因中国有完善产业链生态等。高效协作的本地配套供应链形成搬不走的产业。应理性看待富士康的变动。中国制造有优势,正寻求创新突破、转型升级,但也不能忽视短板弱项和风险因素。中国制造须提升核心,向价值链高端攀升,要为企业减税降负,优化营商环境,发展先进制造业,补链强链,加快产业国内梯度转移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强化可控力。